师资

EN       返回上一级       师资搜索
陈跃红
讲席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 人文中心主任
0755-88015330
chenyuehong@sustech.edu.cn

陈跃红,贵州人;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人文中心主任。

 

曾任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生导师(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理论方向);北大中文系系主任(2012年-2016年);北大校务委员,北大中文系副系主任(2003年12月至2012年7月),北大本科教育改革战略小组召集人,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委员,北大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5);中英双语杂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双主编。2015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民语文能力研究暨测试系统分类建设”首席专家。
先后师从著名学者乐黛云教授学习比较文学;师从前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前国际布莱希特学会主席安东尼·泰特罗教授(Antony Tatlow)学习戏剧和比较文学理论;师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系主任、前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伊维德(W·L·Edema)学习西方理论和国际汉学。
先后担任澳门大学短期讲座教授,韩国国立忠南大学交换教授;台湾实践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访问学人;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等。

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论著

专著

1、《文学研究的现代性与跨文化比较宿命》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15年

2、《同异之间:陈跃红教授讲比较诗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
3、《比较诗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欧洲田野笔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5、《中国傩文化》(合著)新华出版社,1991年
6、《现状与构想》(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7、《中国傩文化》(修订图文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编著

1、《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比较文学》马工程教材、“比较诗学”专章,高教出版社,2014年
3、《比较文学》(主要撰稿人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中国语特讲》(主要撰稿人之一)韩国忠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5、《乐在其中》,联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联合主编,半年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至今7期

论文
1、现实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第一期
2、文本批评与文化视野 《读书》1989第六期
3、活句与死句:道家美学的语言策略 ,贵州大学学报 1991第二期
4、天国的竖琴:中西诗学的死亡意识分析,载《面对世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
5、阐释的权利:当代文艺格局中的比较诗学,北京大学学报,1994第一期
6、走出困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国外文学 1994第二期
7、语言的激活----言意之争的比较诗学分析,文学评论 1994第四期
8、鲁迅短篇小说的传统与革新,《英语世界中的鲁迅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9、迅速汇入当代世界文艺研究主潮,《文艺研究》1993年第六期
10、评新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傩的文化精神(中华文化讲座电视系列专题片之一),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1994
12、西方汉学片论,学习杂志,1994第九期
13、历史语境与学科定位,东方丛刊。1995年第三期
14、后现代与中国美学风范,社会科学探索,1995年第五期
15、文化壁垒,文化传统,文化阐释,载《独角兽与龙:中西文化交流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6、汉语诗学阐释理论的转化与重建,载《环太平洋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17、后现代思维与中国诗学精神,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一期
18、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挑战,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一期
19、Cultural Barrier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Misreading, 《独角兽与龙:中西文化交流国际会议论文集》(y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虚拟现实与反面乌托邦,《通俗文学评论》,1996年第三期
21、走出古典的泥沼,《文学评论》1997年第一期,新华文摘,1997年7期
22、改良的西方话语与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中外文化与文论》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23、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英文),《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7第四期
24、傩文化奇观(论文) 《中华文明之光》(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5、得失穷通任评说,《中外文化与文论》第五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26、文学合法性的挑战,《中外文化与文论》第六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27、傩文化奇观(电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1998
28、误读与悟读,《文化传递与文化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9、西方理论与中国古代文论阐释,《东方丛刊>》1999年1期
30、学术的国家意识与国际意识《中国比较文学》 1999年2期
31、文化的冷感,《跨文化对话》第二辑,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32、语境与本文《东方》杂志,2000第一期
33、比较诗学:成规遇突围,载《迈向比较文学新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4、在韩国教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0第四期
35、文化的惯性与出轨,<跨文化研究>第三辑,1999年1月
36、"学术国际化"种种,《天涯》杂志,2000年第四期
37、汉学家的文化血统,《国际汉学》第8辑,大象出版社,2000
38、选家的学问与眼光,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0年9月6日版
39、南柚与北橘_乱谈汉学与国学,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8日版
40、阐释学与比较文学,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283-311页,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41、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阐释,《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新世界出版社,2001
42、巴黎的骚味、《跨文化对话》第五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3、文本:在网络空间狂欢,《文艺争鸣》2002第一期
44、方尖碑下的温州青年,《东方>》2002年2期
45、“国际”的余韵,《中外书摘》2002第4期
46、网络时代与比较文学的发展,《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2002
47、.一个作者与两个读者的对话 ,《北京大学学报》1990,第四期
48、向生而死:中国文学的生命意识,《多边文化研究》第二卷,2002
49、世纪印象——走自己的路,《世纪印象——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华龄出版社,2003
50、比较文学的学科身份与体制建构《中国比较文学》2003第2期
51、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2、知识结构与学科边界,《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期
53、学科规范与学科建设,载CCLA七届年会和国际会议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04
54、By Experiencing Life to Comprehend Death: the sense of life in Chinese Literature,载中日韩合编<东亚比较文学史>第一卷,
55、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言意之争,《多边文化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6、学术理想与指导原则,《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二期
57、比较文学与当代中国的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3期,,
58、诗学翻译的宿命与策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9、汉学家的文化血统(2),《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2005年
60、“学科意识与思维定势” ,《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二期
61、学术理想、专业方向与指导原则,《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62、现代性视域与文学“比较”的多重意蕴,《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2期
63、考试人生,贵州日报,2007年5月,3000字。
64、比较诗学的学科价值理念与方法意识,人文杂志2008年第一期
65、网谈录:比较文学的跨学科应用及其前景(与马中红合著),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三期
66、传统轨迹、移民社会结构与现代化进程,《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第四期
67、回到自身的学术处境与问题意识,《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5月第2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68、 大学通识教育面向广度还是面向深度?《探索与争鸣》2009年6月第6期,上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69、《经济危机治理与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出席2009“北京论坛”国际会议的会议论文,刊载于《中国文化报》2009年11月15日理论评论版。多家报刊转载。
70、《中国比较诗学六十年——1949-2009》,《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3月第1期70-77页。同时收入《严绍璗学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一书。
71、从中国比较诗学的发展看东亚主体性问题。此文先在韩国比较文学学会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做四十分钟主题报告(仅中日韩三位学者),然后同时以中文,韩文和日文三种文本发表于韩国出版的《比较文学》年刊第46辑中,2010年5月出版。
72、跨文化范式与作为现代学术方法的“比较”。载《社会科学家》杂志,2010年第11期头条论文,第1-7页,13000字。本人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邹赞。出版日期2010年11月25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73、什么世界?如何文学?载上海《中国比较文学》2011第2期头条论文。第1-10页,12000字,唯一作者。出版日期2011年6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74、试论中西诗学对话的若干基本问题。载《乐在其中》第62-77页15000字,唯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75、比较文学及其理论在中国。载《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陈众议)主编,第362-376页,14000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此书为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之一
76、中国梦—乐先生的美丽新世界。载《乐在其中》第1-13页13000字,唯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77、 The Chinese Dream: Professor Yue Daiyun's Beautiful New World(9000字英文),唯一作者,发表于《Chinese literature Today》2012年第4期,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
78、跨文化对话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学术集刊)创刊号头条论文,12000字,陈跃红、张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79、《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期,主编(联合),25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80、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in an Age of Transcultural Dialogue。(在北大与埃尔伯塔大学联合召开的第二届比较文学研讨会上做30分钟中方主题发言)。
81、跨文化对话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12年11期全文转载,12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2、颁奖词的跨文化阐释。中国文化报,2012年,11月25日3版,北京,2500字。
83、北大本科教育特色与本科生学习规划, 刊载 《北大中文第一课》,北大出版社,2013年6月。13000字。
84、比较文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2013年11月,4000字。
85、多民族文学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百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54-58页,7000字。
86、方法就是意义,《中外文化与文论》第23辑25-28页,2013年5月,4000字。
87、钱锺书比较诗学方法论举隅,台湾《中外文学》42卷2期,2013-2。5000字,
88、现代中文教育与文学职业理想,文艺报2013年5月10日三版,11000字。
89、从游于艺到求打通——钱锺书文艺研究方法论例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94-100页,8000字
90、中国学术需要成为元话语的创造者,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3500字。
9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二期,主编(联合),26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9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三期,主编(联合),26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93、穿越文化疆界与回到历史现场——再读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读本》,载《跨文化对话》第32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14年9月出版,第361-368页。1000字。

9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四期,主编(联合),30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9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五期,主编(联合),30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9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六期,主编(联合),30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9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七期,主编(联合),30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98、“汉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分野与方法整合”载《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第85-89页,12000字。核心期刊

99、“现代学术与教育之道”载《北大中文系名师教育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461-475页,13000字。

100、《中文就是中文,除此无他》载《跨文化对话》2015第34辑地67-72页,6000字。

101、从游于艺到求打通:钱锺书比较诗学方法论例说,载《文学经典与当代学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演讲录》第3辑第146-156页,11000字。

102、大学通识教育:面向广度还是面向深度?载《文学名师谈教学》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6000字,书号ISBN978-7-81128-394-5

103、毕业了,认真做人!载中国青年报冰点专刊2015年7月15日第10版,5000字。网络点击200万以上,新浪,搜狐,腾讯以及凤凰等门户网站转载,国内外转载网页数千,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视点均报道,国内外有很大影响,推动了李小凡教授事迹的传播和推广。

 

专业领域
比较文学理论、比较诗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跨文化研究、二十世纪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西文化关系研究等

担任课程
中国文学名家系列课程,中国人文名家系列课程。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经典著作选讲,比较诗学、比较诗学经典导读、二十世纪欧美中国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高级汉语写作(留学生)

科研项目
1、2015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民语文能力研究暨测试系统分类建设”,首席专家。

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比较文学”专项课题组骨干专家。2009-2014。
3、、国家“985二期”“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项目的子项目“中文本科百年教学学术资料库及实践设施建设”,项目主持人(结项)。
4、“来华留学生中文本科学历教育的教学规律探讨”,北京市教育科学专题项目,项目主持人。(结项)。
5、东亚比较文学史(中日韩三国学者合作)子项目“东亚文学中的生命意识”主持人。(结项)。

6、985北京大学项目“二十世纪国际汉学研究”子项目“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承担人,(结项)。

7、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本科基础课教学与教材的协同性研究”的子项目“本科中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研究”主持人。(结项完成)。

8、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子项目“ 世界性的面向:百年文学中的中西碰撞与交融”负责人。项目批准号:10&ZD098。(实施中)

获奖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5)
2、《天国的竖琴》,北京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论文奖,二等奖,1993年。

3、《傩的文化精神》,首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出版物集体一等奖。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1996年。

4、《虚拟现实与反面乌托邦》,论文,湖北省“改革发展”专题优秀论文奖,三等奖,1997年。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2005。

5、《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合作),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

6、《走出古典的泥沼》,北京大学第五届社会科学论文奖二等奖。1998年。

7、《比较诗学导论》北京大学第六届社会科学著作奖二等奖。2006年。

8、北京大学高考招生30年特殊贡献奖(2007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