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中心召开2022年春季研讨会

2022-01-19

       2022年1月13日下午,人文科学中心“2022年春季研讨会”在人文社科学院A108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科技人文发展的基础、现状与方向”为主题。人文科学中心副主任杨果主持会议,人文科学中心主任陈跃红及中心全体教职员工参会。
 
人文科学中心2022年春季研讨会现场
 
       语文能力与语言认知教研室主任李蓝教授首先发言,他从教学、科研两个方面对教研室2021年工作进行了汇报。教学方面,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分别开设4门课程;编辑2期《南风诗刊》,受到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专家好评。科研方面,共出版学术专著3种44册,其中《中国方志中语言资料集成》一套42册;在研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结项1项,等级为优秀;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与厦门大学洪青阳教授的智能语音处理团队初步谈成2个合作项目。此外,还积极参加南科大招生、语言下乡推普扶贫等社会工作。
 
语文能力与语言认知教研室主任李蓝教授(左)发言
 
       学术方法论与文化创意教研室主任吴岩教授从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发言。教学方面,教研室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课程体系日臻完善。科研方面,发表论文7篇,学术报告1个;出版著作5部,其中包括南科人文学术丛书(第一辑)中的2部;获得全国儿童文学奖等各类奖项9次;与中国科普研究所、重庆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成功举办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博士生科幻研习营。社会服务方面,成为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和首钢科幻产业联盟成员。未来,教研室将积极融入中心其他成员的工作,并期待能将更多南科大内外的理工科学者融入特色人文的科研活动。
 
学术方法论与文化创意教研室主任吴岩教授发言

       随后,科学史与科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田松教授发言。他首先对教研室2021年度工作进行了总结:教学方面,共开设7门次课程,并外聘7位教师授课。科研方面,发表文章9篇;获得深圳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的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文与创新文化研究基地”获批并授牌;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学术方面,举办第八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第十三届深圳学术年会深圳学术沙龙“博物美学论坛”;举行“花开异域——西方世界的中国植物”博物画展;执行主编南科人文丛书6种,已签约上海人民出版社。此外,还负责人文科学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的招生工作等。2022年,教研室将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继续努力。
 
科学史与科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田松教授发言

       写作与交流课程教研室主任杨果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经过三年左右的发展,写作与交流课程已渐趋成熟,并逐步形成南科大特色,在国内高校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过去一年,教研室在教学科研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学方面,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40个班级的写作与交流课程,完全做到本科生全覆盖。科研方面,在研国家、省、市和校级项目近10项,顺利结题2项,新获市级项目1项;分别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约出版写作类教材5本,与广东人民出版社签约出版师生创作集1部,将与花城出版社签约出版教师评论集1部。接下来,教研室全体教师将以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为目标,总结经验,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写作与交流课程教研室主任杨果副教授发言

       会议最后由人文科学中心主任陈跃红讲席教授总结发言。
 
人文科学中心主任陈跃红讲席教授(左)发言

       陈跃红强调,在国家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南科大高度重视特色文科发展的背景下,科技人文跨学科的发展充满各种机遇,也面临很多挑战。中心需要谋划并加大人文科学中心的发展力度,找到新的机会。陈跃红指出,首先是要按照南科大未来三步走的目标,根据学校双一流三大发展战略和五大行动计划,结合人文学科的建设定位,确定人文学科的未来主攻目标,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的体系建设,开设更多有特色的通识选修课,从中找到新的生长点;三是教师们要重视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通识教育的质量。伺机配合学院开办本科专业教育;四是以新批准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文与创新文化研究基地和深圳科普基地两个基地的启动为抓手,整合打通人文科学中心的重点教学科研平台;五是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以自己的学科特色服务校园、深圳、大湾区和国家文化建设。
 

 
文/图:陈劲松
 

南科人文
南科大人文中心微信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