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下午,应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语文能力与语言认知教研室主任李蓝教授邀请,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执行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语文》《国外语言学》前主编沈家煊先生做客第二百四十三期“南科大讲堂”,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英语和汉语有关思维模式的差异”的主题讲座。
讲座由我校讲席教授李蓝先生主持。
沈家煊先生演讲
汉语和英语在世界语言地图中都是重要语言。汉语的母语使用人口世界第一,拥有全世界最为丰富的典籍。英语是全世界分布范围最广、也是最为通行的语言。关于中西方语言类型差异、思维模式差别等问题,历来讨论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从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来探讨这个问题。
沈家煊先生从三个语法问题入手,探讨了中西方语法模式及思维方法的差异以及相关的哲学问题。
讲座现场
沈家煊先生指出,英语中,to be还是not to be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在汉语中,“有”还是“无”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英语中,动词和名词的分别不容混淆;但在汉语中,名词与动词却是包容关系,名词可以包容动词。英语中,句子主语是真正的主语,主谓界限分明;而在汉语中,主语实际是一个话题,动词也可以做主语,对言方可成句。这些语法格式及语用方式的差别,反映的是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西方人主要使用演绎思维,中国人主要使用类比思维。在哲学上,中国人更强调“和而不同”,更强调兼容性。
沈家煊先生的讲座深入细致,层层递进,精彩纷呈。最后,沈家煊先生从语言问题上升到思维模式和哲学思考,激起了在场听众的热烈反响。
演讲结束后,南方科技大学师生与沈家煊先生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互动。
供稿:付康
摄影: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