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上央视《对话》栏目,解读“为什么是深圳”
发布时间:2020-10-10   浏览次数:4949

10月10日晚9:30,央视CCTV-2财经频道《对话》栏目,用40分钟左右时长对话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只为了探寻一个答案:为什么是深圳?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责任重大。

从1979年的1.96亿元GDP起步,到今天经济总量位列亚洲前五的现代化大都市,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面对40年来深圳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人们常常都在问:为什么会是深圳?从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示范区,深圳又将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什么新的样本?

《对话》视频

此次《对话》栏目专门来到深圳,采访了王伟中书记,也和全国观众一起感受了深圳大鹏展翅高飞的动力和魅力。

作为深圳的市委书记,王伟中怎么看40岁深圳身上的时代标签?

先行示范区意见下达的前几天,平时睡眠质量还不错的他,为何突然连续失眠好几天?

高质量发展高地如何打造?

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如何吸引全球顶尖人才落户深圳?

如何真金白银助力科创企业和初创企业发展?

城市建设与民生幸福如何同步发力?

王伟中书记对外公布了自己的电话?

深圳如何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

节目中,主持人面对面问了王伟中书记这些问题。

此外,节目还邀请了多位对话嘉宾参与畅谈,就当初为何选择深圳、深圳是否有好的大学、深圳在两年内吸引众多院士有何秘诀等问题进行交流。这些嘉宾包括: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深圳市工商联主席陈志列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健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刘陈立

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何新生

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工程事务中心工程一部副部长蔡俊涛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

8b40efa61b763f280d8620b27086c55.png

小编整理了对话内容,一起看看王伟中书记如何解读“为什么是深圳”。

主持人:人们常说四十不惑,作为城市的市委书记,您会给这座城市的40年贴上怎样的时代标签?

王伟中:深圳4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是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奇迹。但是我们只是走完了第一程,要走的路还很长。

主持人:我知道中央其实给深圳在这个新的时代节点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42050aa4db8abf6ab8a6940d5ad3fe25.jpeg

王伟中: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我们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周年。先行示范,你不光要先行,而且要做出示范,而且要成功,所以这方面的压力非常的大的。

主持人:听说意见下达到这座城市的头几天,平时睡眠质量还不错的王书记,突然间连续失眠了好几天。

王伟中:说心里话,责任是非常的大。2018年的10月2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完广东深圳以后,在广州召开座谈会,作重要讲话。那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就提出,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我当时听到以后,就感觉到,一个是非常地激动,也倍感温暖、鼓励,但同时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因为这些任务和战略定位真的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可以完成的。2035年,深圳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15年,要比全国提前15年要打出样板出来。那么另外到本世纪中叶,中央给深圳定位,目标要求是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张图片上有几个字,有高质量发展高地,有城市文明典范,有可持续发展先锋,法治城市示范,民生幸福标杆。

王伟中:这五个方面,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给深圳的战略定位。

e2c5df1041151153eb2d8a326b590b52.jpeg

主持人:高质量发展高地。其实每一座城市都希望拥有一个高质量的发展,但是对深圳来讲普通的高质量发展还不行,我们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王伟中:你要成为高地,那应该你是标杆,你的发展应该是可以给别人打出样板。这个是很高的要求。所以我想,对这座城市意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不断地去坚持创新,创新驱动,使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

主持人:这恐怕是要构建一个创新的全产业链,才能够实现的目标。

王伟中:你讲的没错。深圳很早其实就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的体系。2018年我去美国硅谷的时候,美国人跟我讲,硬件干不过你们。因为深圳的产业链非常的完整,特别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这个产业,我们的产值占到了全国的六分之一,占到全球的十分之一。但是你要再细细地看,其实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卡脖子”的地方。所以我们近几年,就提出了,也并且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基础研究加上技术攻关加上成果的产业化加科技金融,还有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加人才支撑,这么一个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在这个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我们比较薄弱的是基础研究这部分。

主持人:要真正扎实去做基础科学的研究,如果说一座城市没有高校,没有优秀的高校,其实我们的这个目标的实现,也要大打折扣的。以往人们提到高校的时候目光常常都聚集在北京、上海,很少有人聚焦在深圳。当有人说深圳有好大学吗,您会怎么回复他们?

王伟中:深圳有好大学。港中大(深圳)也好,深圳大学,南科大还有我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在深圳建设的这些高等院校都为这座城市做了非常大的贡献。

主持人:现场所有鼓掌的人当中,我们的陈校长是最兴奋的。

93183ed00e16940ec710e827557d6c4f.jpeg

陈十一:一流大学反哺一座城市,而一座城市孕育一流大学。在深圳,我们先有巨大成功的深圳的发展,才有南科大。

主持人:南科大这些年在深圳有着怎样的发展?

陈十一:南科大现在的人才,平均质量是非常好的。我们现在有22个全职的院士,我们在这个五百多个教研序列教授里头,我们40%以上是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刚才你讲到,这个创新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数理化天地生,这个有一个指数叫做自然指数,英文叫Nature Index。我们自然指数现在中国已经到达17名,全世界排名在60名左右。这个是对一个我们相对小的,只有五百来个教研序列的一个大学来说,我觉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主持人:在深圳还有一个人才的热门摇篮。这所大学是从一条河的对岸香港搬过来,听说这个学校现在非常的热门,要考进去非常的不容易?

徐扬生:学校是还是比较小了,比较年轻,但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已经是连续第5年这个广东省的录取分数是最高的。

主持人:你们最初为什么会选择在深圳落户?

徐扬生:深圳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又是一个移民城市,这两个参数给我们造成了这个深圳是建一个大学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一个地方。比如说我们这个金融科技方面,当时我们这个,了解深圳要做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城市,我了解下算了算以后,每年要进1800个比较高端的金融人才。当时我们做调查的时候,10年前做调查的时候,深圳有多少人?大概是20个人不到每年。所以就需要大批的人才,这个人才谁来培养?香港培养香港的学生,香港的学生不愿意来怎么办?所以我想我能不能用香港的体制、香港的人才,在这里培养我们自己的人。现在我们源源不断地,每年我们给深圳培养千百人在里面,就金融科技这方面的人才,都是国际化的,一流的水准的人才。

王伟中:我说我们有好大学。

主持人:真是的,一所好大学接着又一所好大学。

陈十一:我们希望大学进一步推动深圳的整体的科技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的布局跟深圳的,比如说我们这个光明科(学)城、西丽湖的科教城,我们在里头起非常大的作用。

主持人:刚才校长也提到了光明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王伟中:一流的人才到达一个地方,需要世界级的平台,就是我们常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光明科学城,我们就是要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基础研究的平台。你比如像这个刘博士,他是从国外回来,他那个实验室我去过几次。

刘陈立:我们在建设合成生物重大基础设施,也是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要第一批进驻的这个设施跟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它是一个非常新的前沿交叉领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它赋予生命体新的功能,让它为我们所用,那美国也把这个领域作为它管制出口的技术之一。

主持人:您是哪一年来到深圳的?

刘陈立:2014年回到深圳。

主持人:当您作出要到深圳发展的这个决定的时候,你的这些同行们会不会有一些担心,这么前沿的一个科学领域,你回到深圳去是不是英雄能有用武之地?

刘陈立:深圳现在是一个,就一直以来,40年以来,都是一个创新的城市,它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而且它愿意相信年轻人,而且给年轻人机会去创造新的东西。我们现在从一个实验室已经到了近700人的一个这样的一个研究所。我们在探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模式,叫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是研究院,楼下是企业。目的是为了去缩短从技术到产品这个转化研究的周期。生物技术类的公司常常这一段时间是很长的,如果它跨不过去,大部分公司是死在这个“死亡谷”里。企业跟研究院共用仪器设备,这样就让它很低成本地可以开始初创公司的运行。另外一个的话,研究院又为这个企业提供智力支撑。穿白大褂的穿西装在一个楼里面,在电梯上,可能一个技术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王伟中:他讲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市里面建设的这些平台,他们为主在利用,但同时呢,我们的公共的研发平台要向所有人去开放的。那么中小企业它不可能去建这么完善、完备研发的平台,我们也在讲,科学的仪器设备,不怕你用烂,就怕你给放坏了、生锈了,或者是落伍了。

主持人:科技创新的共享的平台,也成为了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来到深圳、落户深圳的一个重大的吸引力。听说深圳有一位高人,他就姓高,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当中就吸引了30多位院士。

高文:我来这儿只有两年半,希望在这里做一个鹏城实验室。主要是深圳这块土地呢,比较容易做成事儿。那在别的地方通常做一个花几十亿的大装置这件事儿呢,大概你要准备5到7年的时间。从开始论证到一点点的最后实施、最后把它完成,5到7年。这还是比较快的,经常有的装置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我们最近也刚刚做了一个大装置,从立项到这个安装完成9个月,42亿,这在其他地方你想都不要想。

主持人:不仅仅在这儿可以看到深圳速度,在您的实验室当中可以看到深圳的特色,特事特办,因为我听说在您这里儿一个被称之为双聘制的方式。

高文:这个双聘是真的双聘,不是说简单地说给你个证或者说给你个空头的头衔,不是名义上的,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双聘人员,我们发他一半的工资和各种各样五险一金的待遇,但是我们不是直接发,我们把这个钱就拨到他原来所在单位。这是第一,第二呢,我所有的设施都向他开放,向他和他的学生开放,所以他就是实验室的人,同时当然他也是另外这个单位的人。发了论文,实验室不去争第一,原单位是放在第一位的。

主持人:那你们图什么呢?

高文:就是要图深圳能有一个高水平的做基础研究和做国家重大需求专项的这一个高地来。

主持人:沿途下蛋就行,咱们不用去分前后左右。

王伟中:深圳这些年,引进国际的人才、顶尖的人才,那么特别是像诺贝尔获得者,我们在深圳建了十几个诺奖的实验室和基础研究的机构,这些都是最前沿的,但是你要想让诺贝尔获得者全职在深圳工作,或者是,按我们的说法你就入赘深圳,其实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深圳就定下一个,我们都是以诺贝尔获得者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实验室,那你必须每年在深圳,你本人,同时要带上你的团队,在深圳工作一个月以上,你不能在其他任何地方,还有同样的这种机制。说到底深圳人是求真务实的,你也不要忽悠我,我也会正式地对待你。一个实验室,起步就一亿的经费。

我们经常讲,板凳坐得十年冷。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讲,我们作为服务科技界、服务企业家的政府,那么你要给他一个板凳坐,给他一个稳当的板凳坐,给他一个能够坐的,那个板凳不能东倒西歪的,缺胳膊少腿的。提供更好的环境,让这个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那么能够心无旁骛地能够做这件事情。所以呢,必要的、能够让他过得比较好的幸福生活的,能够为他的家人或者孩子提供良好教育的,这些综合的因素你都要考虑好,那人才他才能够扎扎实实地待在这个城市。还有就是基础研究的选题。基础研究的选题,最前沿的选题,我们这些顶级的院士们、科学家们、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提出来要研究什么,你还要找什么人去论证呢?所以我们深圳现在的体制,我们把很多的,该由科学家去决定的事交给科学家,让科学家去做决定,政府根据我们的能力,尽最大的可能,提供物理的条件还有资金的支持,让他们尽心去搞研究去。

主持人:当一座城市的创新机制当中有了人,有了平台,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必须要提,那就是资金。尤其是对于科技型的创业企业和初创企业,没有钱真的是万万不能的。

王伟中:这方面我们还是做了一些系统的谋划,设立了一个叫天使母基金。一期呢做了50亿,但是因为需求还是比较旺盛,那么现在加到了100亿。当时我们研究的时候,就是讲,规则、规矩定好之后,所有的政府官员不再参与,交给市场去运作,由母基金和子基金去运作。我们的从业的人员只要没有道德风险,我们讲,我们要宽容、要包容。因为这个它不可能,或者绝大多数可能是要失败的。只要没有道德风险,没有营私舞弊、没有这个贪污等等,我们都是免责的。那么市里面最高会承担一个子基金投下去一个具体项目的40%的风险,就是我们劣后能够承担40%。所以这样呢我们想,能够吸引更多的初创者,初创企业能够落户深圳。我们有时候讲,培养出一个像类似于华为、腾讯等等这样的企业,那我们这点钱其实是很小的。

主持人:100亿规模的基金管理者,其实就在我们今天的现场,欢迎王勇健先生。王先生管理着规模如此之大的一个天使母基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啊?

王勇健:主持人问这个问题,隐含的意思管理这100亿好像很风光。

主持人:听王书记的意思是,如果投下去听不到什么声响,也不怎么怪你,所以我觉得这活挺好干。

王勇健:其实我们压力也蛮大的。天使投资作为整个风险投资最早期的一环,是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孵化器。刚才刘博士讲到有死亡之谷,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这个天使投资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跨越这个死亡之谷。但是我们讲,这个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实际上风险是很大的,这个成功的概率很小。所以这一块,不风光,压力很大。

主持人:您对投资回报有什么样的一些规划吗?

王勇健:本身我们不追求这部分钱有多少回报,就是说经济上的回报。假设有亏钱,我们先按这个比例,刚刚(书记)说有40%的比例,我们先赔,如果赚了钱,我们一分钱不要,全部让给这个投资人和社会上的资金,甚至利息都不要。这就是建立这种风险补偿机制,让社会上的资金更多地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为深圳的创新创业的环境,我们把它保障好,是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投资人到深圳来,实际上现在也基本上要形成了这样一个生态圈吧。讲个笑话,投资界的江湖上有个传闻,他们都说,到深圳来如果没有申请到这个天使母基金,表示你的投资水平和投资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主持人:我觉得这就为我们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孵化和成长以及未来发展奠定了特别好的基础。事实上在过去这40年的时间当中,深圳也诞生了非常多优秀企业,无论是华为、无论是大疆、中兴等等,而且特别有趣的是,他们都诞生在同一个街道,这条街道很有名,叫粤海街道。这个街道现在挺受伤的。

王伟中:说起受伤我想您可能指的是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我们深圳的一些龙头企业,像华为等这些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给予了极限的施压和打击。那么粤海街道办事处,在深圳南山区,是科研创新型企业比较集聚的一个区。

说受伤也罢,其实我们这些企业从来也都不是在顺风顺水,那么顺利地成长起来。当然美国逆全球化毫无道理地打压我们的企业,那企业是,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也相信,我们的企业,在我们国家好的政策下,在好的创新氛围下,我想我们中国的企业、深圳的企业,包括我们粤海街道办事处的这些企业们,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未来一定还是属于它们。

主持人:在今天对话现场,我也看到我们对话一位老朋友陈志列先生,他也在粤海街道。

陈志列:粤海街道的这些科技企业,我觉着我们其实就是4个“自”,一个是自有品牌,还有一个就是自主创新,然后自己拥有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然后最后达到能够自主可控。

主持人:作为伴随着这座城市成长的企业家,您如何来评价这片热土上给企业家创造的成长空间和环境?

陈志列:去年全国工商联针对全国各地代表性的知名企业家,调查的样本多达12万6千份,有一个调查。那么深圳被这些企业家认为是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第一的城市,其实对我们企业家来讲,营商环境就是8个字,没事不扰,有事必到。那么深圳把这8个字,我们认为是做的非常到位的。政府在制定这个规则、制定政策的时候,能够做到让央企、外企、地方国企,还有民企,都是竞争中性,都是一视同仁。今天我们深圳的特产早就不是荔枝了,今天我们深圳在全球最著名的特产是企业家。

主持人:我知道伟中书记对于这些特产是情有独钟的,在有一次跟企业家座谈的过程当中,王伟中书记向所有企业家公布了自己的电话。

王伟中:其实很多深圳的企业家,大大小小的都有,包括我们很多基层干部、街道社区的,我的手机电话、微信,他们都有。那么这些年下来,其实发给我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有时候也有一些,说这些方面应该做的更好,你叫批评也可以。其实我当时就是想让自己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

陈志列:我们给王伟中书记就发干货。其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出台一些政策的早期,就来征求市工商联、然后征求这个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在很多最后公布的,包括中央批准咱们深圳的政策里面,看到了很多原文。某些段落,就是我们企业家这个群体,当年跟市委市政府提的诉求,非常棒。

王伟中:我给你举个例子,2018年的时候当时会出现股权质押这个问题,其实我最早看到的报告,就是这个统战部和工商联报给我的。那么深圳市委市政府,快速地去调研、调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找了十来位企业家来座谈,到底是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大概是两周之内,出台了三个文件来帮助企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时间不等人,有时候可能一天过去,可能就错失了很多。企业的资金链,如果让它断掉,那这个企业可能再重新起来是非常难的。所以要这个解燃眉之急,要快速做出响应,尽我们之所能,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运作好。

陈志列:我们深圳在不久前推出了一个全国绝对是先行,而且是可能后续者不一定能够抄的这个政策,我们企业家感觉非常给力。这个政策就是说对全球的紧缺人才、高端人才,来深圳的话,只要交15%的个人所得税就可以了。那么怎么样认定他们是人才呢?我自己本人就面对面给伟中书记建议过,我说这个能不能不由政府来认定他是不是紧缺人才、高端人才,而是由企业。后来深圳出台的这个政策,就是说企业如果给他一百万(年薪),那政府就不再确认了,就政府就按照15%(个人所得税)执行。如果要是走政府认定的话,那就是另外一个效率问题、在效率和有可能产生的漏洞之间,深圳市委市政府果断选择了效率和对市场的这个信任。因为我自己的当年研究生的同学,今天有一半在美国,我知道他们今天回来的话,他们的第一大的障碍是个人所得税。那要是15%的话,他们就去掉了回来的最大的障碍。而深圳做到了,非常体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担当。

主持人:我们要了效率的同时,万一那个漏洞真的出现了的话,您会考虑到这样的后果吗?

王伟中:我们要质量、要效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诚信,你要相信人,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家也好、高校也好、科研院所,它的管理者,包括它的一些制度,也是为了它那个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好。引进的人才也好、科学家也好、工程师也好,他为这个单位、为这项研发做出多大的贡献,用人单位最清楚。你不相信他,那你对知识的价值,对真正人才的尊重,那不是空话吗?

主持人: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对人才最大的一个尊重。

王伟中:有两个数据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的就是,我们上半年吸引外资,40多亿美金,比去年同期比,增长了百分之五点几;还有一个数据,就是民营投资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几。这两个数据就充分地说明,外资和民营企业家看好中国、看好广东、看好深圳。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地让我们欣慰的,也是非常使我们对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会更加地充满了信心。

主持人:这张照片是深圳非常著名的一条河,茅洲河。

蔡俊涛:上面那张是2015年,也是茅洲河治理前的时候的一张照片。那个水从直观上看上去就是很黑的,污染严重程度在全省排名是第一的,是深圳特区脸上的一道疤。当时在茅洲河边上的一些市民,其实对茅洲河的感受和态度来讲,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就是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

王伟中:像茅洲河确实正如老蔡刚才讲的,是我们广东省,甚至是全国最黑、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我2017年4月份去看的时候,确实是臭气熏天,墨汁什么颜色它就什么颜色。治水是个系统的工程,看在河里、问题在岸上。所以这几年我们深圳大概补齐了特区建设的这么多年的短板,将近7000公里的管网,治理了13000多个小区,要去实现雨污分流,要正本清源。那么还有深圳过去很多暗河,三米宽四米深的这个地下的排污的管廊、渠道,这里面的淤泥两三米厚,就是30多年发展当中的污泥,所以不把它清掉,你治完了水,水进入这里面,再排到我们的河海里面,那还是对水污染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伟鸿,我们这几年在治水方面,应该说是市委市政府、全市人民、我们参与的企业,包括设计单位,投入了巨大力量。这个事非经过不知难,但是现在我们做到了,我们完成了对国家、对省里,特别是对全市父老乡亲们的承诺。我们提前一年,在2019年的年底,深圳全市域在全国率先消除了黑臭水体,159条河流全部消除。那么还有就是我们用自己形象的话讲,就是巴掌大的地方也不要,又消除了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所以现在深圳所有的水体都是消除了黑臭。

主持人:刚刚我们说到的这条河的治理,它不仅仅关乎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和我们这座城市当中,每一位市民的幸福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没有在民生幸福这个领域当中,某一件事情让您和我们整个的政府拿出了比治水更大的力度去做的事?

王伟中:现在更加关注重视的就是教育和医疗,包括住房,这些都是我们广大市民最关心的一些方面。我就重点说一下比方说教育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学位有点紧张,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平衡。

那么深圳为什么这么大的压力呢?大概中国城市里面,甚至在全球的城市里面,也很少有这么一座城市,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面承载着两千多万的人,而且每年,都还有四五十万的人重新,新进入深圳。不管你户籍在哪,国籍在哪,都是需要我们的政府、城市来提供这个从幼儿园到这个初中的义务教育。

我们规划建设的这些学校,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就近三年的投入大概投了2200多亿来建这些教育方面。到目前我们解决了所有孩子的入学问题,就是我们怎么能够更多地提供更高质量的、更优质的教育,这是我们要奋斗的。

在未来的五年,我们会新建、新提供74万个学位,那么政府也要投入四五千亿,为我们的新来的或者是我们出生的、带进来的,在深圳的这些小孩子,把他们的教育的问题做好。

主持人:所以我知道在深圳的民生服务方面,其实还有很多的创新,比如说你要注册某一家公司,可能就是街边的一个机器,你的身份证插进去就可以了。

王伟中:我们现在这个城市就是更加地智慧化、智能化,就是会思考、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多。

刘佳晨:企业和市民在这个城市里办事特别便捷。比如说让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它成为常态,跑一次是底线,跑多次是例外。一机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在这个全国的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评比当中,深圳也是连续两年拿到第一名。

王伟中:我到社区去看,它便民服务有很多那个机器。可以问问这个他们基层的,就是一机通办,你那儿实现没有?

何新生:我们是有了。

主持人:在同一部机器上我们可以办哪些事?

何新生:首先我们社区有我们社区的办事窗口,我们的办事窗口也是一窗通办,也就是所有的我们计生、养老、劳动、保险,这些东西呢,我们都是在一个窗口可以办下来,这是一个。但是你非工作日时间,我们在我们党政中心的左边还有一个叫自助服务区。这个自助服务区有四台机器,可以办理港澳通行证的续签、交通违章缴费、社保卡的这个查询打印等等这些功能,也有一百多项业务。

王伟中: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在最接近市民的地方,能够把我们的工作,党中央的关怀、党的方针能够落实下去。基层如果我们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其实我们很多事情都能够办得更好。

主持人:40年前,中央决定设立特区,是希望深圳可以杀出一条血路;40年后的今天,中央依然希望深圳打造先行示范区。应该说这40年贯穿在深圳发展的脉络里,一定有一种精神始终存在。

王伟中:40年经济特区,我们讲特区精神,就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是我们特区的精神。

那么现在我就想我们也凝练我们新的时代,深圳到底要继承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份,党的十八大以后离京的第一站来到了深圳,到了前海,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讲,说政策都给你们了,你们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习近平总书记也希望我们继续保持敢闯敢试,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第二个就是“开放包容”,深圳这座城市,移民城市,那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更要深化改革,全面地深化改革、全面地扩大开放,那么需要这座城市的门开得越来越大,那么另外对创新创业的失败要给予包容。第三句我想就是,我们现在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城市的示范,我们这座城市应该是“务实尚法”。就是深圳做事情要实在、要实干。你得要崇尚法律、敬畏法律,学好用好法律,无论从立法执法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实施好。

主持人:在深圳未来发展道路上,所谓的硬骨头可能一个会接着一个。您会对困难对挑战甚至对一些失败做好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吗?

王伟中:我们现在改革确实是进入了深水区,有的是无人区,没有肉的硬骨头确实很难。40年前我们改的时候,可能我们那时候生活的水平,我们的财富,就是也没有那么多坛坛罐罐,今天我们有了。人均GDP已经到了3万美金,全国最高,这座城市人均地均的产出都是最高的。那么我们有了这个今天幸福的生活,那么再去改革,其实改革都是要触动利益的,要动一些人的蛋糕的、你去动什么人的都会不高兴,所以我们改革其实最难是刀刃向内,改自己。

问题多不怕,有问题不怕,关键你能不能正视问题,直面问题。40年来走下来,我们的制度的优势,深圳应该是最完美的一个体现的地方。我们经常讲,我给国内外的朋友都讲,深圳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的这么一座城市,那么它是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的窗口,也是我们向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这么一个窗口。所以我想,我们坚持我们的道路这种自信是非常的重要的。坚定信心、坚定信念,把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地办好,认准的道路就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主持人:这40年的时间当中,深圳一直渴望能够成为率先到达彼岸的那艘冲锋舟。而这个过程之艰难、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少挑战,只有深圳是最为清楚的。我想在这一刻我们不仅仅要向迎来了40周年华诞的深圳特区道一声生日快乐,同时也要送上我们最美的祝福,祝福这座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报道链接:https://www.dutenews.com/p/922280.html




Baidu
map